第十二篇-乱自上作金圣叹
官逼民反众好汉
乱自上作出自朝堂
世间百态士农工商
金圣叹评水浒传,不先写梁山泊众好汉,而先写高俅,是乱自上作。
东京开封府汴梁宣武军,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,姓高,排行第二,最是踢得好脚气毬。
京城人不叫高二,却都叫他做高毬。
后来发迹,便将毬那字去了毛旁,添做立人,便改作姓高名俅。
细读该段,施耐庵写出,1)高俅出身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。
说明其父母为浮浪破落户,子不教,父之过。
言传身教,高俅便成了才胜于德的小人。
2)便将毬那字去了毛旁,添作立人,便改做姓高名俅。
施耐庵隐喻高俅就是一个畜生去了毛的人。
以上两点,自己细读见解。
高俅吹弹歌舞,刺枪使棒,相扑玩耍,頗能诗书词赋。
若论仁义礼智,信行忠良,却是不会。
此司马光所说,才胜于德为小人。
施耐庵不写没有,而写不会。
说明父母的破落户出身,高俅自小就成了泼皮无赖,无信行,无忠良。
细读自己的见解。
因帮了一个生铁王员外儿子使钱,被王员外开封里告了一纸文状,迭配出界发放,此为工。
东京城里人民,不许容他在家宿食,此为农。
只得来淮西投奔一个赌坊的闲汉柳大郎,名唤柳世权。
皇恩浩荡,大赦天下,高俅回东京投奔开生药铺的董将士,此为商。
董将士寻思道:“高俅是个帮闲的破落户,没信行的人。”
十数日,思量出一个缘由,荐高俅与小苏学士处,此为士。
小苏学士知道高俅原是帮闲浮浪的人,心下想道:“我这里如何安着得他!”
荐高俅到小王都太尉府。
高俅品行不端,为王员外、董将士、小苏学士及东京城人民不容。
施耐庵写出,高俅为士、农、工、商各阶层鄙视,此细读自己见解。
3)这太尉乃是哲宗皇帝妹夫,神宗皇帝的驸马。
他喜爱风流人物,正用高俅这样的人。
一见小苏学士差人驰书送这高俅来,拜见了便喜。
自此高俅遭际在王都尉府中,出入如同家人一般。
4)忽一日,小王都太尉庆诞生辰,安排筵宴,专请小舅端王。
这端王乃是神宗天子第十一子,哲宗皇帝御弟,是个聪明俊俏人物。
这浮浪子弟门风,帮闲之事,无一般不晓,无一般不会,更无一般不爱。
更兼琴棋书画,儒释道教,无所不通,踢毬打弹,品竹调丝,吹弹歌舞,自不必说。
那端王猛见书案上一对儿羊脂玉碾成的镇纸狮子,极是做得好,细巧玲珑。
王都尉见端王心爱,便说道:“再有一个玉龙笔架,一并相送。”
端王大喜道:“深谢厚意。
想那笔架必是更妙。”
次日,小王都太尉取出玉龙笔架和两个镇纸玉狮子,却使高俅送去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